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

2025-03-06

59
0

图片

2024年进展

  • 空气质量改善:地级及以上城市PM₂.₅平均浓度下降2.7%,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.2%。

  • 水质提升: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.4%。

  • 能耗降低: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%。

  • 生态环境保护: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。

  • 生态系统保护: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,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“双缩减”。

  • 节能降碳: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接近40%。

  • 碳市场活跃: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,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。

2025年目标

  • 绿色转型: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。

  • 生态文明改革: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。

  • 污染防治:持续推进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。

  • 生态保护: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,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,推动“三北”工程取得重要成果。

  • 生物多样性保护: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,推进长江十年禁渔。

  • 生态补偿机制: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

绿色低碳经济发展

  • 政策支持: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,营造健康发展生态。

  • 技术示范: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,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。

  • 资源管理: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的节能节水管理,管控高耗能项目。

  • 废弃物利用: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,推广再生材料使用。

  • 绿色消费: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。

碳达峰与碳中和

  • 试点项目: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,建立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。

  • 双控制度: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,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。

  • 碳足迹管理: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,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。

  • 新能源基地:建设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,发展海上风电。

  • 煤电改造: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。

  • 气候变化工程: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重大工程,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。

原文如下: